上周断断续续写的,本来想投稿学校的习作选,但是老师表示敏感内容可能不宜选用……遂挂在这里,略表个人的看法。
(其实无论采纳还是退回我都会挂在这【滑稽笑】)
另:格式问题没法段首缩进,各位稍微克服一下哈。
“高压线”,让谁在发慌?
当我第一次听说校图书馆不允许男女生同坐一张桌子的时候,我的第一反应是,这是个蹩脚的笑话。当越来越多人和我重复这件事的真实性的时候,我吓得翻了翻日历,才能确定地告诉自己:大清已经亡了,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已不到十年。
我记得,在封建时代某些地方,普通女人不能和家人共进晚餐,只能在厨房默默品尝着孤独。我听说,在一百多年前,人们会为着男女能否在一个游泳池里游泳而争论不休。但是现在,我们可以愉快地和母亲在餐桌上谈论生活,我们也可以和女生一起在游泳课上比拼技艺。可是,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,我们却被告知要在图书馆和异性划清界限。这何尝不是一种倒退?在这样一个思想开放的进步时代,我们明明可以大方自然地进行交流,现在强行在男女生之间再架设不可触摸的“高压线”,有这样的必要吗?
我回想起我刚刚踏入这所学校的时候,学校的几个社团联合举办了第一场“理科情书企划”,我作为协办社团的一名成员,在班级宣传的时候可以大声地说“欢迎各位踊跃向我们投递情书”;元旦文艺汇演的舞台上,学长学姐们可以在校领导面前表演着“著名科学家的内心情愫”;甚至,在毕业典礼上,前任校长可以大声和高三毕业生们讲:“同一个班步入婚姻殿堂的最多有七对。”随着时间的推移,难道有关领导都开始有点儿胆小了吗?从开学初班主任通知“男女生不可交往过密,这个‘交往过密’与否解释权归德育处”,再到本次图书馆事件,如此的紧张兮兮,他们是否在害怕着什么?
不可否认,确实有人会深陷所谓的“早恋”无法自拔,而导致成绩下滑,但是这也并不是一棍子打死男女生正常交往的理由。如此的一刀切,和“治理环境污染,把所有工厂全部关闭”又有什么区别?我认为,这是一种没有头脑,甚至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。千年前的大禹治水故事已经告诉我们,“堵”是一时之计,后期必然导致形势的恶化,而“导”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男女生之间的交流,是正常的,也是成长过程中所必要的,若出现了问题,作为老师与校领导,应该以谈话疏导为主,帮助其走出误区,认识到其中的分量与责任,而不应该简单粗暴地下一个禁令,辅以令人胆寒的惩罚措施,然后悠哉地翘起二郎腿,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。
或许有人会跳出来反驳:图书馆就应该是学习的地方,男女挨得太近,算什么事儿?实际上,我本人在图书馆时候,面对座位不够的窘境,也有过和不相识的女生并排坐或者面对着坐的经历。但是,由于桌子够大,我做我的事,他人做他人的事,基本可以做到互不干扰。这样一纸禁令下来,本就吃紧的图书馆座位,哪里还够用?而且,图书馆时有出现的恶意占座久久无人来,占着座位却在沉迷手机游戏,甚至偷偷带入零食等现象,才是应该重点整治的对象,可是我们却要在那本就合理的男女关系上大作文章,是不是在回避主要矛盾,死抓次要矛盾,有点儿本末倒置了呢?可能只有一个能说得通的理由:我们一定是疯了。被各方的压力给逼疯了。
我相信,此项规定的初衷是好的,本意是想抓我们的学习成绩。不过,生活不只有学习,还有诗和远方,有更多有趣美好的事物,我们不会,也不应该变成只会做题的机器,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,社会这本大书,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对象,而人际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。借用一位同学说的话,我希望,这种规定是一个结束,而不是一个开始。
发表回复